當信息技術被企業當作一項生產要素加以應用時,一個問題出現了:企業是信息技術上有效的嗎?回答是:大部分企業是信息技術上無效的。也就是說,企業并沒有充分利用自己現有的信息技術裝備,使產量達到盡可能地高;或在同樣的產量水平下,使信息技術成本最少。這就告訴我們:企業不僅要對生產要素進行新的組合,而且也要對生產要素進行最有效地利用。今天,我國許多制造企業正大興電子商務和企業資源計劃(ERP)系統,然而,如何才能使兩者對企業技術上有效呢?
制造企業的電子商務與ERP
1.電子商務
對于不同的社會組織來講,對電子商務的理解是不同的。對于制造企業,電子商務應該就是企業通過Internet來拓展要素市場和消費市場、采購投入品以及銷售產出品或服務的一種全新交易模式。它不僅追求網站點擊率,也追求網站交易率、企業整體競爭力和經濟效益,同時,它也帶來社會財富存量的增加,并且使社會福利最大化。它有如下特點:(1)商品和貨幣的數字化或符號化;(2)交易過程的電子化、無紙化和購買行為的個性化;(3)市場的網絡化、一體化和無邊際化;(4)超越時空,異地交易和異時交易成為可能。
制造或生產企業使用電子商務是至關重要的。因為它可以(1)減少流通環節,降低交易成本;(2)加快資金周轉和庫存周轉;(3)提高市場營銷能力,拓展國內外市場;(4)方便客戶信息記錄,改善客戶服務體系,增強客戶關系管理;(5)促進企業從面向生產的管理轉為面向市場的管理。
2.企業資源計劃
企業資源計劃(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,ERP)是一種科學管理思想的計算機實現,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初,經歷了物料需求計劃(MRP)時代和制造資源計劃(MRPⅡ)時代。到90年代,面向企業所有資源管理的思想開始提出,MRPⅡ進入ERP時代。ERP對產品研發與設計、作業控制、生產計劃、投入品采購、市場營銷、銷售、庫存(投入品、半成品、成品)、財務和人事等方面進行集成優化的管理,并包括相應的模塊組成部分。ERP不是機械地適應于企業現有流程,而是對企業流程不合理部分提出改進和優化建議,并可能導致組織機構的重新設計和業務流程的重組。
ERP對企業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:(1)縮短投入品采購和成品供應提前期,維持盡可能低的庫存量;(2)減少停工待料、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;(3)減少向批發商或顧客延期供貨,提高顧客滿意度;(4)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人工成本;(5)管理資源共享,節省管理人員,降低管理費用。
電子商務和ERP建設中存在的問題
1)電子商務與ERP被分裂開來,沒有統一規劃和統一設計;
2)兩個系統下的采購數據、銷售數據和財務數據沒有進行合并,使數據失去一致性和完整性;
3)軟件資源、硬件資源和數據資源沒有充分共享,造成建設成本過高和存儲空間浪費;
4)把電子商務片面理解成電子商店或僅僅建立一個網站;
5)ERP直接采用市場上的商品軟件,而電子商務則自己開發,不能實現兩者的會話與集成。
電子商務與ERP關系剖析
1.基于供應鏈的兼容性
一般來說,企業中存在三種流:物流、資金流和信息流,其中,信息流不是孤立存在的,它與物流和資金流密切相關,反映了物資和資金流動前、流動中和流動后的狀況(分別見圖1和圖2)。
圖1是根據企業的基本職能抽象出來的,其中帶箭頭的實線部分為物流,帶箭頭的虛線部分為資金流。
圖2體現了企業的信息流,有些信息是伴隨著物資和資金的流動而產生的,有些則是流前和流后產生的。其中,有一個很重要的物流前信息流(見圖3)。
有需求者就可以當作顧客。因此,企業有兩種顧客,一種是內部顧客,一種是外部顧客,這些顧客互為供應,就構成了一條供應鏈。顯然,對應于三種流分別存在三條供應鏈,即物資供應鏈、資金供應鏈和信息供應鏈。
把圖1中的市場與銷售部分解和放大,得到圖4。
市場營銷的本質是對客戶需求和客戶關系進行管理,它不同于銷售。在圖4中,市場營銷部通過網絡ERP軟件可以及時地、準確地掌握客戶訂單信息并按時間、地點、客戶統計出產品的銷量和銷售速度,經過對這些數據的加工處理和分析對市場前景和產品需求做出預測,同時,把產品需求結果反饋給計劃與生產部門,以便及早安排某種產品的生產和相應投入品的購進。
從第一節的討論中我們知道,電子商務主要涉及到采購與銷售業務,因此,設立兩個新的部門:網上采購部和網上銷售部,它們使企業原有物流和資金流分別增加一個入口和出口,并成為新物流與資金流的一部分(見圖5)。
同理,根據圖2和圖5,我們可以畫出網上模式和傳統模式并存下的信息流。這就告訴我們,通過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的重組,電子商務可以納入供應鏈中。但是,在網上模式中客戶的訂單、企業的采購單由網上形成和交付,貨幣收支亦由網上進行。
透過上面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,雖然ERP首先使用了供應鏈管理的思想,但供應鏈并不依賴于ERP而存在,供應鏈是企業的一種客觀存在,任何企業應用系統,無論是以前的、現在的還是今后的,都可以使用供應鏈管理的思想與方法。
2.側重點的差異性
ERP系統作用于企業的整個業務流程,它的應用層次有三個:決策層的數據查詢與綜合分析、中間層的管理與控制、作業層的業務實現。而電子商務主要在于作業層的業務實現,具體來講,是采購和銷售業務的網上實現,也包括為市場營銷提供網上輔助手段,例如,網上廣告發布、網上消費問卷調查等。
3.應用的互補性
根據我國企業目前的內外部條件,企業在引進電子商務時,不會完全摒棄傳統的采購與銷售模式,單單使用網上模式,而是兩種模式、兩個系統會共同存在,互為補充。當然,在今后,網上模式會越來越占優勢。
電子商務與ERP的整合實現
整合兩字從企業管理學中借用而來,它是指企業根據發展戰略和業務流程,合并、撤消或增加一些業務部門,包括水平整合和垂直整合。電子商務與ERP的整合需要有業務流程重組相配合,同時,也要求應用軟件各模塊合理劃分和有機集成。
根據圖5,在實現兩者的整合時,ERP方面應優先考慮采購、生產計劃、市場營銷、銷售、庫存、財務等與物流、資金流密切相關的模塊,電子商務方面應考慮網站管理模塊、網上銷售模塊、網上采購模塊和網上資金收付模塊,把兩者的這些模塊集成到一起,構成一個新的應用系統,可以稱之為整合系統。整合系統要為今后模塊的擴充留有接口。
在進行系統設計時,要充分考慮到:
1)傳統銷售模式和網上銷售模式都必須對同一產品庫存進行減量,兩種模式下的銷售額都必須反映到市場營銷部,并在市場營銷部進行匯總,為市場需求分析提供數字依據。
2)傳統采購模式和網上采購模式都必須對同一投入品庫存進行加量,兩種模式下的采購額都必須反映到計劃與生產部,并在該部門進行匯總,為市場供給分析提供數字依據。
3)兩種模式可以共享投入品編號或產品編號數據庫、供應商數據庫、客戶數據庫和其它相關數據庫。
4)兩種模式下的資金收入與支出,包括應收應付,都必須反映到財務部,在財務部進行匯總,并做一些財務指標分析。
從上面得知,在兩種模式并存的情況下,如果電子商務與ERP不進行整合,就很難保證企業物流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有機統一,也很難保證數據的一致性、完整性和準確性。
新的整合系統可以分為六個層次,即物理層、網絡層、操作系統層、數據庫層和應用層(見圖6)。電子商務與ERP的整合不僅需要應用層各模塊的重新組合與集成,而且也必須有數據庫層和操作系統層來做支持。開放式數據庫互接性(ODBC)和不同操作系統間互訪性為電子商務與ERP的整合提供了技術前提。
我們知道,互聯網是網絡的網絡,由世界各地局域網或區域網通過TCP/IP協議聯接而成。企業的局域網如果連到了互聯網上,自然也是互聯網的一部分。但是,為了安全和區別網上資源的內外部使用,我們可以把企業網絡從邏輯上分為兩段,一段叫企業內部網(Intranet),一段叫企業外部網(Extranet)。內部網上的資源只能企業內部員工使用,外部網上的資源為共享資源,企業內外部員工皆能使用,整個網絡應設置嚴格的安全與保密機制以及訪問權限。顯然,整合系統一部分模塊運行在企業內部網上,一部分模塊運行在企業外部網上(見圖7)。
把電子商務和企業資源計劃的整合系統引入企業,既是一種技術有效性的需要,也是一項經營管理創新。目前,電子商務在我國正如日中天,企業既不能盲目跟風,也不能觀望等待,而是要根據企業實際情況,積極制定戰略,整體規劃,穩打穩扎,步步為營,把電子商務與ERP整合系統逐步建立起來。
轉載請注明出處:拓步ERP資訊網http://m.kaqidy.com/
本文標題:制造企業電子商務和ERP整合應用探討